玉山班演艺源于唐、宋宗教活动,到清代最为鼎盛。它是综合诗、歌、舞来表现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的一种复杂又统一的表演程式,由“剧目语言”“曲牌演技”“乐器道具”“服饰守旧”四大部分组成。其剧目大都为特定环境要求而设;舞台语是清一色的怀玉山官话;曲牌与剧目多达三百余种(首);乐器分文场武场,二合班只有武场(即打击乐器),三合班内一般常用的民族乐器基本都有;道具原指道士用具(如云帚),今指一切舞台用器;服饰原指道帽道袍,后逐步因人物不同而变异,华丽复杂;守旧(今布景),美化舞台用,是一种旧时的舞台美术。
玉山班演艺具有原生态古戏班浓厚的地方特色,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玉山班演艺具有很高的观赏与审美价值,在做大做强旅游业、促进文化与旅游联姻和提高旅游文化经济增长点上具有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