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遗迹 - 三清宫

三清宫

三清宫,坐落在三清福地中,坐南朝北,是三清山古建筑的中心,在南北中轴线的中段稍偏右一点。东晋升平年间(357~361),葛洪偕李尚书结庐炼丹修道于此。唐建老子宫观,称三清福地;元建三清观,有石刻三清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等神的雕像。据元鲁起元《游三清山记》所载,“稍下得平地,宽可八九亩,有老僧结庐其上,作三清观”。又据《泸田王氏重修宗谱》,三清宫为王氏远祖王霖集资始建于宋乾道六年(1074),明景泰七年(1456)王祜整基重建,后改称三清宫。清嘉庆十八年(1813)毁于火后又重修。


明代王祜所建之三清宫道观,周围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总体建筑面积518平方米。木石结构,前殿后阁,左右厢房,正殿三间两进,就山势而建,前低后高,歇山屋顶,梁柱和外墙均为花岗岩结构。形制与龙虎山正一上清宫略同,因供奉道教三清尊神——清微天玉清境元始天尊(即太上道君)、禹余天上清境灵宝天尊(即天宝君),大赤天太清境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故名。

前殿有三樘大门,中门上方挂有青石竖匾“三清福地”4个大字,为清同治八年(1869)立,大门两边有石刻楷书对联:出句为“殿开白昼风来扫”;对句为“门到黄昏云自封”。走进大殿,正中神龛奉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尊神像。正殿的花岗岩大方角献柱上镌有“一统大明祝皇祚于百世千世万世;三天无极存道气玉清上清太清”的楹联,相传为海瑞朝三清山时所题。大殿后堂有一排石阶,拾级而上就是后殿,后殿为观音堂,中间奉有观音,两侧供有十八罗汉。殿堂有对楹联为“三清殿内大阐慈悲之教,妙法堂中广开普济之门。” 整个梁、柱、墙、池、门以花岗石琢磨铺造为主,镶嵌得天衣无缝,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之一。

三清宫门前为一方花岗岩地面平台,当中有座高1.5米的石雕大香炉,炉腿为兽头花纹,造型古朴大方。紧靠香炉有1座3米多高的石构亭式焚箔炉,两边炉柱上分别刻有“德兴县南乡十三都”和清咸丰年号。正殿门前有水池一方,池中间安有一形似香炉的方石。池底有石雕潜龙,龙口中原有泉水喷吐,现已干涸。平台前方正中为三清宫石坊,高3米,上有青石横额,上书“三清宫”,两旁小字为:大明景泰七年龙集丙子九月吉日开山德兴延溪帽峰费隐永祦王祜立。石坊的两根抹角方柱上刻有:“登殿步虚升太虚上之无上;入门求道悟真道玄之又玄”。柱下巨大的云纹抱鼓石,一对很小的雀替。额枋上座着4组一斗三升大斗拱,上架横梁和椽子。顶盖由两块整石构成悬山形式,凿着象征性的瓦垅,无沟头滴水,石脊用刻花鱼形鸱尾收头,脊中放着个宝葫芦,造型浑厚,雕刻精细,保存完整。牌坊前下方左右两边各有小石殿,内供“灵官”、“魁星”石像,神态威武。

穿过牌坊是一天然龟状巨石,上镌“排云桥”3字,石下有窟清泉长年涓流不息。石上有一花岗岩结构的方形香亭,上盖庑殿石顶,古朴粗犷。巨石左右两边各有一排弯转而上的石阶,登上石阶就是殿前平院。

三清宫的建筑风格突出,布局自然,背倚九龙山,占地利之形胜,门朝北极紫微星。前有涵星、清华、净衣3口天然大池不竭之泉源,后有千年古木万松林,东有龙首山为天然屏障,西有虎头岩蹲踞拱卫,使其形制虽不十分雄伟,但气势非凡,具有道教的宇宙中心之韵味。

 

三清宫风云


三清宫雪韵


三清宫平面布石石


石牌楼,仿儒家孔庙等建置,全斗拱结构,整座牌楼横跨于进出三清宫甬道之上,庄重肃穆典雅。两枋间嵌石板,上书“三清宫”三字楷书并有题字。

 

 

 

上一篇:众妙千步门

下一篇:天一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