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保护制度 -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4-2025)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4-2025)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三章  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第四章  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第五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第六章  地质遗迹保护
第七章  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第八章  科学研究
第九章  解说系统规划
第十章  科学普及行动
第十一章  旅游发展
第十二章  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第十三章  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
第十五章  社区行动计划
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公园位置
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7°58′20″~118°08′28″,北纬28°48′22″~29°00′42″。
第二条  范围、边界、面积
本次公园规划范围与2005年三清山获批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的范围一致。总面积为229.5平方公里。具体边界如下:东起马岭底村、西坑村、玉山县紫湖乡的八仙洞村至双溪口村;南起双溪口村、玉山县南山乡的中村至三关村;西起三关村、柴门村、八磜村、玉山县童坊乡的三亩村至引浆村;北起引浆村、岭头山村、方塘村至马岭底村。准确边界见公园实际资料图,边界拐点坐标共59个(见附表1)。
第三条  规划期限
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实施期限为2014年至2025年。近期2014—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25年。
第四条  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务院,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2006)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1995)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2011)
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类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0〕89号)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006)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2013)
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0号)
关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验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0〕40号)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
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
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8)
世界地质公园中评估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
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0号)
关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验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0〕40号)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GB/T10001—1994)
三、地方法规、政策及规划
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6)
中共上饶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三清山旅游业发展的决定(饶发[2006]19号)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2020)
江西省地质遗迹保护利用规划(2005-2020)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汾水旅游接待站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金沙休闲旅游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006)
三清山外双溪旅游接待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010)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枫林旅游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
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2006-2010)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三清山紫湖二级服务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2025)
三清山世界遗产地游客管理规划(2013)
四、其他相关资料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综合科考报告(2009)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书(2009)
玉山—三清山旅游走廊发展布局研究(2005)
三清山志(2005)
三清山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
中国三清山生物多样性彩色图谱(2008)
第五条  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一、公园发展建设概况
1988年获批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获批成为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成功申报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2011年获批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2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1.编撰完成了《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国际对比研究》、《三清山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及花岗岩地质地貌成因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并出版了以及公园科学考察指南、公园导游图等共计22种宣传及科普读物。
2.先后投入1800多万元,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村庄规划;将保护管理工作纳入财政预算;累计拆除有碍景观的建筑物20000余平方米,地埋供电及通讯线路3000米、水管及排污管道4000米,关闭105个外围景区采石采矿点;设立了监测中心、监测点;地质科普解说牌135块、植物介绍牌583块、警示牌296块、指示牌325块,公园主碑1座、副碑1座,界碑3块。
3. 修建完成公园环山公路97.8公里,各景点和村庄公路34.4公里,登山道路3条,山上游步道37公里,索道2条。
二、现规划编制背景
三清山于2005年获批成为国家地质公园,2012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lobal Geoparks Network)以来,没有做过地质公园规划。为加强公园地质遗迹、文化自然资源的保护,强化公园地学多样性活动、提高科学解说水平、推动社区参与并促进公园所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工作提供科学有序的指导,依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公园启动规划编制。
第二章  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六条  公园性质与特色
一、公园性质
公园是以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体,地貌类型多样的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
二、公园特色
公园发育在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接合带。以典型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为主,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地质遗迹景观,兼有道教文化景观和珍稀动植物景观。
第七条  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到2025年将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典范、江西省旅游示范区。
二、分项目标
1. 遗迹保护目标:建立并完善公园的地质遗迹数据库,对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实行“分区、分级、分类”保护。
2. 科普教育目标:完善公园地质博物馆、影视厅、解说牌、导游员、地质公园丛书、科学导游图等多种科普展示和教育载体。
3. 旅游目标:到2025年,公园游客年接待量达到138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62.16亿元。
4. 社区发展目标:打造环三清山美丽乡村旅游带,带动公园社区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分期发展目标
1. 近期(2014—2015):打造国家地质公园精品。完善解说系统,更换并新增景点解说牌;设置公园界碑及保护区、点界牌;建立地质遗迹数据库,;完善公园博物馆建设及布展并增加公园内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和宣传;开展面向学生和教师为主的科普活动;加强与国内外同类型姐妹地质公园联系。
2. 中期(2016—2020):打造国家地质公园科学旅游示范地。发表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论文与专著;建设公园科普电影馆、青少年科普体验基地;完成公园管理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增加管理团队地质类专业人员;提升社区居民对公园经营活动的参与度;实现智慧景区;持续在国际上推广公园品牌。
3. 远期(2021—2025):打造国际知名的地学旅游目的地。强化公园对资源、游客、社区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提升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使其成为国际知名的地学旅游目的地。
第三章  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第八条  地质地貌概述
公园地处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接合带,在区内可见到褶皱、断层、节理等不同类型的构造;区内地层发育齐全,自中元古代至第四纪地层均有出露,完整地记录了该地区近10亿年地质演化历史和重要的地质事件。三清山区内主要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陡峻中山地貌、侵蚀构造低山地貌、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和侵蚀剥蚀堆积地貌四类。
第九条  地质遗迹类型
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公园的地质遗迹划分为: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6大类,岩浆岩(体)剖面、构造形迹、古动物、古植物、岩石地貌景观、构造地貌景观、泉水景观、湖沼景观、河流景观、瀑布景观和地质灾害遗迹景观11类,以及典型基、超基性岩体(剖面)、典型酸性岩体(剖面)、中小型构造、区域构造、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植物、花岗岩地貌景观、构造地貌景观、冷泉景观、湖泊景观、风景河流、瀑布景观和山体崩塌遗迹景观14亚类。
第十条  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一、地质遗迹景观价值评价
1. 科学价值
(1)地质科学价值
公园是中国华南地区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中生代世界花岗岩地质地貌研究对比的典型例证;具有突出的大地构造学、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花岗岩地质学等地质科学价值。
(2)地貌科学价值
公园内花岗岩地貌是世界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地貌学价值。为研究生成这种独特花岗岩景观的控制因素和演化过程,提供了典型模式地。
2. 审美价值
与国内以花岗岩地貌为主的国家地质公园,特别是与黄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对比发现,三清山在自然美与美学价值、地质特征与地貌学价值等方面与黄山有所不同。三清山花岗岩微地貌景观丰富多样,特别是其花岗岩峰柱造型石“东方女神”和“巨蟒出山”等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3. 科普价值
公园包含有地球近十亿年来的地质演变历史过程中,在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沉积构造、地质构造、岩石、矿物、水体等景观,是进行科普教育及地质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4. 旅游开发价值
公园内的花岗岩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及道教文化、畲族文化等人文景观,既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也满足多种旅游活动的需要。
二、地质遗迹等级评价
依据《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综合科考报告》的研究成果,结合特尔菲法(专家咨询法)评价,公园世界级地质遗迹4处:花岗岩峰柱造型石(东方女神)、花岗岩峰柱造型石(巨蟒出山)、花岗岩峰柱造型石(观音峰)、笔石化石群;国家级地质遗迹点28处:腕足、海绵骨针、三叶虫、蜓科、珊瑚、叶肢介、恐龙蛋化石及恐龙骨骼化石、硅化木化石群、花岗岩峰峦(三清列座)、花岗岩峰墙(九天锦屏)、花岗岩峰墙(万笏朝天)、花岗岩峡谷峰墙、花岗岩峰丛(琼台丛峰)、花岗岩峰丛、花岗岩峰丛(五老朝圣)、花岗岩峰柱造型石(老道拜月)、花岗岩峰柱造型石(独秀峰)、花岗岩峰柱造型石(三龙出海)、花岗岩峰柱造型石(观音送子)、花岗岩峰柱(剑鞘峰)、花岗岩造型石(神龙戏松)、花岗岩造型石(猴王观宝)、花岗岩造型石(海狮吞月)、峡谷(一线天)、峡谷(一线峡)、花岗岩裂隙泉(古丹井)、玉帘瀑布、冰玉洞瀑布;省级及以下地质遗迹点81处,详见附表4。
第四章  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第十一条  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
一、生物景观及评价
公园高等植物有2373种,其中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2003)近危等级以上的植物有1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植物物种有91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CSRL )近危等级以上的植物物种有45种;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的有26种。公园脊椎动物和昆虫中,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2003)近危等级以上的有22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Ⅱ、Ⅲ(1995)的物种有54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 的有67种;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89)的有53种。具体内容详见专项研究报告。
二、气象景观及评价
公园的一级景群包括三清山日出、晚霞、云海、神光、冬雪、雾凇、冰挂和雪松。
第十二条  人文景观及评价
公园内有道教古建筑群、摩崖石刻石雕景观和 “马灯戏”、“板灯节”等人文景观。其中,三清山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第五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第十三条  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公园内共划分7个景区、3个独立景点。7个景区为梯云岭景区、玉京峰景区、三清宫景、西华台景区、玉灵观景区、冰玉洞景区、仙桥墩景区;3个独立景点是玉帘瀑布、八磜龙潭和浮凉坑水库。
第十四条  功能区划分
公园划分为六大功能区:科普教育区0.10平方公里;游客服务区1.19平方公里;公园管理区0.03平方公里;地质遗迹保护区14.32平方公里;居民点保留区2.54平方公里;自然生态区211.32平方公里。详见地质公园功能分区图及专题研究报告。
第六章  地质遗迹保护
第十五条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的确定
公园划分出地质遗迹保护区和保护点,其中:
一级保护区2处,总面积1.11平方公里,拐点坐标25个。其中,三清宫景区一级保护区0.4平方公里,拐点坐标11个;梯云岭景区南清园至万寿园一级保护区0.71平方公里,拐点坐标14个,详见《专题研究报告》。
二级保护区2处,总面积1.49平方公里,拐点坐标19个。其中,玉灵观景区风门至千步门二级保护区0.36平方公里,拐点坐标9个;西海岸至玉京峰至阳光海岸二级保护区1.13平方公里,拐点坐标10个,详见《专题研究报告》。
三级保护区1处,面积11.72平方公里,拐点坐标27个,详见《专题研究报告》。
特级保护点3处,为花岗岩峰柱造型石(东方女神)(坐标Y: 20603983,X:3199603);花岗岩峰柱造型石(巨蟒出山)(坐标Y: 20603785,X:3200230);花岗岩峰柱造型石(观音峰)(坐标Y: 20603800,X:3199244)。
一级保护点1处,为玉帘瀑布(坐标Y:20604307,X:3204736)。
二级保护点2处,为八磜龙潭瀑布(坐标Y:20597958,X:3196724);玉女潭(坐标Y:20606447,X:3201911)。
三级保护点10处,细粒花岗岩侵入中粒花岗岩(坐标Y:20605588,X:3199843);侵入接触(坐标Y:20600928,X:3204201);残留顶盖(坐标Y:20604115,X:3196070);片理化带(坐标Y:20603705,X:3196466);片理化带(坐标Y:20603896,X:3196314);背斜(坐标Y:20604336,X:3195702);玉帘瀑布向斜(坐标Y:20604307,X:3204736);峡谷(一线天)(坐标Y:20605494,X:3199223);溪流(坐标Y:20604418,X:3204453)、向斜(坐标Y:20602259,X: 3205679)。
第十六条  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一、各级地质遗迹保护区的控制要求
1.一级保护区:严禁对地形地物人为改变或破坏;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与地质保护无关的设施。设置必要的游赏步道和相关设施,必须与景观环境协调,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机动交通工具进入。
2.二级、三级保护区:允许设立少量地学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地质景观游赏无关的建筑,各项建设与设施应与景观环境协调;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与地质保护无关的设施。
3. 地质遗迹保护点:禁止在保护点处开山、开荒、采矿等破坏地貌景观和植被的活动,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工业开发区。特级保护点严禁观光游客进入,不得设立任何建筑设施;一级保护点严禁对地形地物人为改变或破坏,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与地质保护无关的设施;二、三级保护点允许设立少量地学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地质景观游赏无关的建筑,各项建设与设施应与景观环境协调;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
二、各级地质遗迹保护区(点)的保护措施
1.一级保护区:禁止修建任何体量较大的建筑物(如宾馆、游乐场)和影响视觉效果的公路、索道、架设电缆线等;严禁进行开山、开荒、刻画、狩猎、挖药等破坏地貌景观和植被的活动;引导公园核心景区内旅游服务设施搬下山,严格控制核心景区服务设施建设规模。主要入口必须设立地质遗迹保护警示牌,标明保护区范围、地质遗迹的名称及保护内容和重要价值,并以用中英文表示;派专人定期巡查区内保护警示牌,发现损毁的必须及时维修。
2. 二级和三级保护区:二级、三级保护区各主要道路的转折点、接近景点处、沿线必须设警示牌、指示牌和解说牌;在比较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破坏的地点必须设立保护界桩和警示牌;应及时维修保护区内的标示牌、保护围栏等设施;严格控制区内地学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规模。
3. 地质遗迹点
特级地质遗迹点:由三清山地质公园管理局局长直接负责花岗岩峰柱造型石(巨蟒出山、东方女神、观音赏曲)3处特级地质遗迹点的保护工作,禁止游客随意攀爬和接触,科研人员经管委会批准方可进行攀爬和研究;必须制定防雷预案和措施,设立专项保护资金。
一级地质遗迹保护点:在玉帘瀑布处设置保护警示牌,标明地质遗迹的名称、保护内容及其重要价值,并派专人监管。
二、三级地质遗迹保护点:在玉帘瀑布向斜、八磜龙潭瀑布、玉女潭、侵入接触、残留顶盖、片理化带、背斜、向斜等二、三级地质遗迹保护点旁设保护警示牌,标明地质遗迹的名称、保护内容及其重要价值等,定期派人巡查。
第十七条  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公园特殊地质遗迹点位于公园范围以外,包括玉山县白云镇白家坞剖面和陈家坞剖面、南山乡王坊—铁板坑剖面、南山乡路头棚剖面、紫湖镇大叶剖面、南山剖面、南山乡王坊剖面;公园西北侧的新元古代晚期裂谷火山岩;公园东北侧的早寒武世黑色页岩;玉山县冰溪的恐龙蛋化石、玉山县毛宅村中侏罗世盆地陆相碎屑岩中的硅化木化石群、玉山县陈家坞奥陶纪笔石动物化石等古脊椎动物和古植物化石以及位于地质公园西南侧德兴西湾的蛇绿混杂岩。
保护方案
1. 在典型地层剖面出露点设围栏,同时设置地质遗迹保护警示牌,标明地质遗迹的名称、保护内容及其重要价值等;
2. 对化石集中产出地点设保护围栏,同时应派专人看护;收集古脊椎动物和古植物化石,并对化石进行防风化技术处理,收藏到地质博物馆;
3. 在出露的地质体如德兴西湾的蛇绿混杂岩、新元古代晚期裂谷火山岩、早寒武世黑色页岩处设置保护警示牌,标明地质遗迹的名称及保护内容和重要价值;对容易遭到人为破坏的出露点设保护围栏。
第七章  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第十八条  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公园游客容量测算
公园日游客容量为4.65万人次/日。年游客量为1394万人次。
二、环境容量控制
应设置公园“智慧旅游”系统,利用RFID、全山WIFI引导游客分流;通过
网上门票预约制度对旅游旺季入园人数的总量进行控制。山上景区应采取景区轮休措施,对重点景区的游客量进行控制,以便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
三、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1.大气环境质量严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类标准进行保护。监控山上景区宾馆、餐饮服务设施的废气和烟尘排放。
2.公园金沙、外双溪、汾水水厂和梯云岭、郁松岭供水点水源地按照水环境质量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Ⅱ类标准执行,并满足GB3838—2002中规定的集中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和特定项目标准限值要求。其它接待点、居民点的供水点水源地按GB3838—2002中规定的Ⅲ类标准执行,并满足GB3838—2002中规定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和特定项目标准限值要求。
3.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室外允许的噪声级应低于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0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即昼间低于50dB,夜间低于40dB;餐饮住宿区达到一类标准。鼓励环保巴士作为内部交通工具进入公园。
4.公园内严禁进行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必要设施的建设项目均应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5.公园内的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应严格执行环保规定。
6.严格按照《旅游景区质量划分与等级评定》(GB/T 17775-2003)中5A级景区要求,重点监控山上景区、游道、垃圾箱、厕所,山下旅游宾馆、饭店、商铺等区域环境卫生。各类商业服务业场所全部达到《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 9664规定的要求,餐饮场所达到 《饭店(餐厅)卫生标准》GB 16153规定的要求。
7. 公园地质生态环境薄弱区必须进行日常监测,派专人定期巡查。
第十九条  灾害防治
公园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冰雪灾害、暴雨型地质灾害、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针对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公园每年制定的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所列的措施。
2.加强陡坡、峭壁区域的保护,严禁破坏植被,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强雨期汛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地段的监控和提示。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响应机制。
3.重点加强公园环山公路陡坡管理,防止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
4. 建立公园地质灾害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在园区内各灾害隐患点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防群治工作制度,设置专人协助监测和预报。
5.在枫林服务区建设三清山气象预警中心,在郁松林设置气象观测场,遭遇特大暴雨及冰雪等灾害天气时,禁止游客参观游览。
6. 严格执行三清山林业建设“十二五”规划和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对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规定。
7.配备专职人员和防火设施。做好游客火源进山管控,非指定地点禁止点燃香烛,燃放烟花爆竹及吸烟。开设防火隔离带或营造防火林带,并有专人24小时巡逻,配备相应的防火交通运输工具、探火灭火器械和通信器材。
8. 建设三清山地震台,设置防震减灾监测站和管理用房,对三清山及周边地区地震进行监测。
9. 游客安全事件预防:建立公园游客安全事件预防方案,严格执行。在玉京峰顶危崖处、登山步道及栈道沿途等地设置警示牌;在重要的岔路口、景区人流集中地段设置专人定时进行巡逻和管理,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第二十条  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公园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的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有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有24种,详见《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公园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9)的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46种,详见《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保护措施:
1. 对珍稀植物进行详查,掌握物种资源与分布区域,建立档案,加强巡查看护。
2. 名木古树编号挂牌,并整理成册。
3. 邀请专家学者开展针对导游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讲座,通过导游宣传讲解,提高游客动植物保护意识。
4. 外来物种的引进聘请专家进行论证,按照试验、示范、引进的程序进行,避免引种不当带来的生态灾难。
5.完善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和建设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
6. 定期检查工程保护设施,及时更换已损毁的设施。
7. 加强巡山小组建设,严禁在公园内狩猎和偷伐林木。在园内各服务点设立巡山小组,不定期巡视公园。
8. 实行公园景区轮休制度。
第二十一条  人文景观保护
公园人文景观主要包括道教古建筑群、民间文艺和畲族文化。
1. 对公园内的道教古建筑群进行精细普查,确定坐标点位,编制清单。对摩崖石刻进行拓片、系统整理其影像及文字资料,并编制三清山古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
2. 对公园道教古建筑群所在点设置保护警示标志,严厉打击和杜绝游人损毁石刻的行为;对模糊不清的石刻,进行拓片和文字说明牌。
3. 对风化严重的文物,制定防风化治理方案。
4. 申请国家文物保护资金并每年从公园收入中划拨部分保护资金,用于文物专项保护资金设置。
5. 对游客触手可及的古建筑(如神虎殿、九天应元府等)设距离适中的护栏。
6. 对深含隐谜、尚未被破译的古石刻、古石雕等文物,组织人员研讨破译;文物谜底在尚未被破解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改变固有格局,避免建设性破坏。
7. 设置专门的民间文艺表演场所,邀请民间艺人定期表演马灯戏和板灯。
8. 三清山管委会和民间组织互相协作,加强引浆畲族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在引浆畲族民俗村内设民族文化展览、民族风情游艺活动等项目;大力扶持并指导以畲族文化为主体的旅游业和旅游产品的开发。
第八章  科学研究
第二十二条  课题选择和依据
围绕三清山地质遗迹景观、三清山地层学及地质史、公园科学解说、公园资源环境保护、公园旅游产品规划和实施问题、游客安全、公园社区参与、公园推广对比等方面设立研究课题。
第二十三条  计划编制
一、近期(2014—2015年)
围绕公园花岗岩地貌景观、科学解说等方面,主要开展:
“三清山型”花岗岩地貌形成演化规律及美学特征研究
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学解说通俗化研究
三清山1:5万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详查及数据库建设
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1:5万地质灾害详查
二、中远期(2016—2025年)
围绕公园地层学及地质史、资源环境保护、旅游线路规划和实施问题、游客安全以及社区参与、公园推广等方面主要开展:
三清山代表性地层剖面研究
三清山滑坡崩塌灾害地形特征分析
三清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三清山道教文化建筑研究
三清山畲族文化研究
全球变暖对三清山动植物群落的影响
三清山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其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三清山重要地质遗迹点定位监测研究
三清山重要地质灾害点定位监测研究
三清山土壤、水定位监测研究
三清山气候定位监测研究
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产品优化研究
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线路研究
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灾害安全管理研究
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社区居民参与研究
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推广研究
第二十四条  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1. 成立“三清山地质公园科学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对科研项目进行审查或开展系列专题研究;
2. 鼓励国内外专家自带课题到公园考察研究或是到公园申请科研课题;
3. 每年参加或主办一次国内外“地质公园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
4. 对投资大、难度大、综合性强、研究时间尺度大的研究课题采用邀标的方式进行。对应用性强、科普性强、调查当地地质遗迹资源等方面课题采用合作或委托或两者相结合方式进行,对专题性的研究项目采用委托方式。
第二十五条  研究经费
1.设立“三清山地质公园科学研究基金”。将每年用于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以及科研课题的经费列入公园财政预算。
2.申请国家及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金支持,争取中央及江西省财政对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专项资金和社会各界的捐赠,补充到“三清山地质公园科学研究基金”。
3. 争取国家科研计划或国际地质研究合作项目获得相应资助。
第二十六条  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
出版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丛书·三清山卷及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科学研究专著;发表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科研论文,并每3年出2篇学士论文,公开发表5篇论文;出版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学术论文集,每5年出版1-2册。出版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导游指南,每3年更新一次导游指南。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合作,拍摄1部公园科教记录片。
第九章  解说系统规划
第二十七条  解说系统架构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构架为:
室内解说系统:近期完成三清山地质博物馆布展、在金沙游客中心设置地质展览室(厅),中期建设科普电影馆。
户外解说系统:近期对主碑进行改造,建设副碑2座。更新及新增公园综合图文介绍栏6块、景点(物)解说牌56块。
解说出版物:1幅科学导游图、1套国家地质公园丛书、1套地质公园光盘、1本地质公园导游指南。
第二十八条  地质博物馆及科普电影馆(影视厅)
地质博物馆:占地3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56平方米。设置5个专业展厅分别为序厅(500平米)、地质地貌展厅(600平米)、道教及民俗文化展厅及其他(589平米)、生物多样性展厅(295平米)、红色文化展厅(360平米)。
地质展示厅:在金沙游客中心设置地质展览室(厅),展示地质、地貌、生物等演化发展的实物和模型。
科普电影馆(影视厅):在地质科普教育区三清山地质博物馆内设置科普电影馆,面积200平方米以上,放映技术达到4D电影放映标准。
第二十九条  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
1.主碑:保留金沙服务区现有主碑,将主碑字体颜色更改为红色。
2.副碑:保留外双溪服务区副碑,在汾水服务区、银湖湾三清山博物馆各新增副碑一座。
3.公园综合导游图文介绍栏:更换天门峰、九天应元府、巨蟒出山营业点、万寿园混元台、南部索道上站5处综合导游图文介绍栏;在三清山地质博物馆增设1处综合导游图文介绍栏。在主游线综合导游图文介绍栏上增加景点距离和时间内容。
第三十条  景点、景物解说牌
更新和增加公园景点解说牌56块。更换地质遗迹解说牌41块,新增地质遗迹解说牌8块;新增其他景点解说牌3块,更换4块。具体更新和增加的景点解说牌详见《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专项研究报告》。
第三十一条  公共信息标识牌
派专人定期巡视园内信息牌示情况,发现损坏及时修理和更换,发现重复及时拆除;更换万寿园内的公共信息牌示,与公园内其它公共信息牌示保持统一;更换玉京峰登山道沿途温馨提示牌,在玉京峰顶危崖处增设安全提示和温馨提示牌;在风门管理站到汾水服务区登山步道沿途增设公共信息标识牌;在进入银湖湾沿途设置地质博物馆游览引导标识;统一公园内各类型(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A级景区)解说牌,设计符合各类标准的统一标识系统;在各游客服务区的主要路口树立标识牌指示服务区方向,在集散广场对售票处、索道处、洗手间、购物街等进行明确标识。
第三十二条  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图书音像出版物主要有科学导游图、国家地质公园丛书、地质公园光盘、地质公园导游手册、画册。
图书音像的制作由地质公园委托编制,公开出版由公园管委会向出版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内部出版由管委会自行安排。
1.科学导游图:以小幅图的形式印制,按指定出版社出版发行,2015年完成。放于公园进口及休息场所,供游人免费使用,在开展旅游推介时现场分发。
2.《国家地质公园丛书》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卷:公园的地质发展史、地质遗迹景观及相关研究成果编制成书。于2016年之前编写完成并统一出版。放于公园进口及休息场所销售,在开展旅游推介时现场分发。
3.地质公园光盘:完成地质公园光盘,在书店出售。
4. 编制地质公园导游指南、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儿童连环画册、地质公园研究论文集等。
第三十三条  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各种解说系统设施有专人进行监管与维护,发现标牌倾斜、倒伏等及时处理维护与更新;新开发的景点要及时配备解说设施;标识系统五年统一更新一次。公园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内容详见《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专项研究报告》。
第十章  科学普及行动
第三十四条  乡土科普活动
一、乡土科普活动计划
以三清山地区青少年学生、当地社区居民为主要科普对象,开展青少年科普课堂、“地质公园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我家住在三清山”专项活动、青少年地质旅游冬/夏令营野外课堂、科普电影展、三清山助学行动、地球日等活动。
二、乡土科普活动素材
编制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珍稀动植物资源以及三清山道教古建筑、摩崖石刻、三清山诗词、歌赋等为内容的中小学乡土教材。
第三十五条  科学实践活动
一、科学实践活动计划
设立三清山大中专学生实习基地;根据公园地质资源分布特征,规划若干条地质科考路线;更新完善地质科学解说牌的内容;举办“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貌形成演化规律及美学特征研究研讨会;举办三清山区域旅游开发研讨会。
二、教学实习活动素材
编制《三清山野外实习指南》。
第三十六条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一、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以本地市民和公园客源地居民为对象,开展《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牌通俗解说》研究项目、每年开展地质博物馆科普系列活动、三清山科普活动月、世界地球日活动、世界环境日活动等专项活动。
二、普通游客科普素材
制作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普折扇、科普宣传折页、儿童读物等科普素材。
第十一章  旅游发展
第三十七条  旅游客源市场
一、市场调查
游客来源:公园游客以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福建、江西为主。
客源特征:城镇游客为主,年龄主要集中于25-44岁,大专及大专以上占一半,以山岳观光、自然生态游为主,一日游为主,三清宫景区游客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少。
二、市场定位
1. 境内市场
近期主要市场:以上海、杭州为主的外省游客及南昌市、上饶市、鹰潭市、九江市、抚州市为主的省内游客。
中远期主要市场:京福高铁高铁沿线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以福州为中心的海西经济区、以武汉、长沙为中心的中国中南部地区,及沪昆高铁沿线以上海、杭州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及上饶市、九江市、鹰潭市、抚州市等省内城市。
机会市场:国内其他省份及城市。
2. 入境市场
主要市场:以韩国、日本、港澳台为主。
机会市场:以美国、欧洲市场为主。
三、市场预测
随着地质公园景区建设和对外交通条件的日臻完善,周边县市和高铁沿线省区市场及飞机直航城市市场将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游将迅猛发展。
2015年预测接待1260万人次;2020年预测接待游客总人数1386万人次;2025年预测接待游客1386万人次。
第三十八条  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一、旅游形象推广
锦绣花岗岩  唯美三清山
二、大众市场推广
1.通过网上知识问答、网络游戏植入、自驾游招募、日常话题植入、视频传播、公关软文等方式;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兴平台发布最新动态,与网民互动;选取以地质类、旅游类、户外运动类、摄影类论坛为主的网络媒体合作营销。
2.与国内外著名导演合作,将三清山作为贺岁片及暑期档大片的拍摄场地,供电影外部取景,通过电影及导演的影响力进行营销。
3.参加或举办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内的会议及活动,与国外姊妹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国之间的互送客源等方式提高公园的国际知名度。
第三十九条  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一、地质科普旅游项目
1.在银湖湾度假区内除设置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外,增加自然科学馆、青少年科普营地及花岗岩迷宫,综合打造三清山地质科普体验中心。
2.开放金沙索道到冰玉洞游览线路,对游步道进行重新铺设,在冰玉洞瀑布处设置观景平台。
3.在石鼓岭峡谷内设置露营基地、溯溪基地和栈道,提供露营场所和溯溪户外运动装备租赁场所。
二、道教文化旅游项目
1.在岭头山村打造道教养生小镇,设置三清山道教文化展示中心、太极养生馆、道医馆、药用植物园、“无己”茶社等道教养生体验项目。
2.重新铺设风门至汾水服务区步游道,将玉灵观及西华台景区上下山路线打造成道教朝圣体验路。对玉灵观至风门的朝拜路线步游道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在玉灵观售票处前的石壁上镌刻摩崖石刻,玉灵观至风门路段沿途设置道教警言石碑。
3.对三清宫建筑群进行修缮和环境整治。邀请国内知名道人到道教三清山主持斋蘸法事,在太上老君圣诞日、慈航大士圣诞日等重大节日举办传统的道教节庆活动。
三、旅游休闲产品提升
1.在枫林服务区打造枫林旅游小镇,设置三清山天伦演艺中心、健康养生中心、玉坑步行街、三清山枫林公园、观光农业产业园等旅游休闲项目。
2.在岭头山建立面积为1592亩的濒危植物园,培育三清山珍惜濒危植物、三清山太空植物,同时引种北美同属植物、珍稀濒危植物、观赏植物及花卉,打造三清山太空植物园。
3.依托北方塘设置公园观光游览低空飞行项目。
4.依托玉帘瀑布峭壁山石开展攀岩运动,设置攀岩服务点,提供攀岩所需的设施装备租赁。
四、乡村旅游项目提升
重点打造八磜村、马岭底村、引浆村、岭头山村旅游风情村,形成八磜村红色文化旅游基地、马岭底石头艺术乡村、引浆畲族风情村、岭头山道教文化村。并对乡村道路的等级和周边的环境进行改造,形成环三清山山乡村自行车道。
第四十条  专题考察路线
一、专业科考路线
线路一:十亿年地球历史科考线。
路线安排:汾水—金沙—紫湖—三清湖—玉山—汾水,考察时间1日。
主要考察内容:考察从新元古代的南华纪、震旦纪到古生代的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以及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等地层学记录以及重要地质构造现象。
线路二:奇特秀美的花岗岩地质地貌学科考线。
路线安排:南山一中村一玉坑一东坳一坪溪一外双溪一沿南山谷一西海岸栈道一三清宫一汾水一引浆一黄土岭—南山,考察时间1-2日。
主要考察内容:奥陶纪地层细碎屑岩系一奥陶纪砚瓦山组瘤状灰岩一北东东向断层一节理构造一峰林景观、峡谷景群一涵星池残留顶盖一北北东向断层一北西向断层一角岩化岩石等地层和构造。
新增线路一:三清山东部和北部溪流、潭水、瀑布科考线。
线路安排:金沙—潭水(五色潭)—瀑布(冰玉洞瀑布)—潭水(玉女潭)—石鼓岭水电站—瀑布(玉帘瀑布)—信江源—金沙,考察时间2日。
主要考察内容:三清山水体景观、追溯信江源头和钱江源头,观察河谷地貌、水文等情况。
线路安排:玉灵观—龙泉桥—小龙潭瀑布—花岗岩石林—风门—汾水服务区
主要考察内容:三清山峡谷溪流及瀑布等水体景观,观察三清山水文特点等。
新增线路二:三清山野生植物科考线。
线路安排:外双溪服务区—天门山庄—日上山庄—西海岸高空栈道—郁松林—花岗岩峰峦(玉京峰)—阳光海岸高空栈道—金沙服务区—外双溪服务区,考察时间2日。
主要考察内容:茅栗、中华猕猴桃、红楠、芬芳安息香、多花勾儿茶等植物。
新增线路三:三清山珍稀动物科考线。
线路安排①:三关—枫林—玉坑—东坳—坪溪—外双溪服务区—西海岸—三清宫—花岗岩峰峦(玉京峰)—阳光海岸—金沙—三清乡—上西坑—三关,考察时间2-3日。
线路安排②:上西坑—三清乡—金沙服务区—玉灵观—风门—汾水服务区—上西坑,考察时间2-3日。
线路安排③:上西坑—三清乡—金沙服务区—石鼓岭—岭头山—方塘—上西坑,考察时间2-3日。
主要考察内容:白头鹎、林雕、黄嘴栗啄木鸟、雉鸡等鸟类;堰蜓、虎斑颈槽蛇、华游蛇、竹叶青蛇等爬行类;泽蛙、中华蟾蜍等两栖类以及华南兔、小麝鼩、猪獾、小灵猫等哺乳类。
二、大众科普游线
线路一: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科普线。
线路安排①:外双溪服务区—天门山庄—梯云岭景区(万寿园)—三清山大酒店—花岗岩造型石(玉女开怀)—杜鹃谷一女神宾馆—花岗岩峰柱造型石(巨蟒出山)—玉皇顶—阳光海岸栈道—西海岸栈道—日上山庄—外双溪服务区,行程2日。
线路安排②:金沙服务区—女神宾馆—杜鹃谷—花岗岩造型石(玉女开怀)—三清山大酒店—日上山庄—玉皇顶—金女线游步道接口—金沙索道上站—金沙服务区,行程1-2日。
线路安排③:金沙服务区—女神宾馆—花岗岩峰柱造型石(巨蟒出山)—金女线游步道接口—金沙索道上站—金沙服务区,行程1日。
线路安排④:金沙服务区—南海岸栈道—万寿园—日上山庄—三清山大酒店—花岗岩造型石(玉女开怀)—杜鹃谷—女神宾馆—金沙索道上站—金沙服务区,行程1-2日。
主要科普内容:观察天门峰丛、一线天、万笏朝天等花岗岩峰丛峰林,犀牛石、海狮吞月、老道拜月、东方女神等花岗岩造型石,以及晶洞花岗岩、断层构造、三清山珍稀植物如台湾松、华东黄衫等,了解三清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类型及成因和认识三清山珍稀植物。
线路二:玉京峰科普线。
线路安排:①外双溪服务区—南清园—冲霄谷—花岗岩峰峦(玉京峰)—三清宫—西海岸栈道—外双溪服务区,行程2日;②外双溪服务区—南清园—冲霄谷—花岗岩峰峦(玉京峰)—三清宫—阳光海岸栈道—玉皇顶—花岗岩峰柱造型石(巨蟒出山、东方女神)—金沙服务区—外双溪服务区,行程2日。
主要科普内容:观气象景观日出、云雾,了解花岗岩峰林、峰柱等花岗岩地貌类型。
线路三:金沙——女神峰科普线。
线路安排:金沙服务区(金女线入口管理点)—花岗岩峰柱造型石(巨蟒出山)—女神宾馆—花岗岩峰柱造型石(东方女神)—金沙索道上站—金沙服务区,行程1日。
主要科普内容:了解花岗岩山岳景观,原始珍惜的植物景观,变幻莫测的气象景观和三清山的水资源景观(冰玉洞瀑布、玉女潭)等。
新增线路:三清山野生植物科普线
线路安排:外双溪服务区—天门山庄—日上山庄—西海岸高空栈道—郁松林—阳光海岸高空栈道—金沙服务区,行程1-2日。
主要科普内容:认识茅栗、中华猕猴桃、红楠、南方铁杉、华东黄杉、缺萼枫香、长柄双花木、羊乳、江南越橘、锥栗、珍珠黄杨、云锦杜鹃、湖北海棠、华中五味子等三清山野生植物,同时了解三清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类型。
第十二章  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第四十一条  地质遗迹数据库
2015年底完成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系统调查、评价与登录。在此基础上,参照“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Z/T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使用MAPGIS6.7软件,建立1:5万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数据库和景观保护数据库,实现与国家地质遗迹数据库的资源共享。
第四十二条  公园监测系统
在公园现有监测系统基础上,增加GPS车辆调度、文物保护数字化管理、核心景区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系统,并在2015年之前启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工作,通过全山WIFI覆盖,实现对游客的定位管理监测。
第四十三条  网站建设
1. 实现世界地质公园网站与三清山旅游官方网站的链接。
2. 增设针对少儿、中小学生设计的“地质科普”栏目,增加地质活动板块、电子解说地图、地质精品游线、志愿者计划、地质公园出版物预定等内容。
3. 做好与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网、姊妹公园、中国地质学会等网站的链接。
4. 每两个月定期更新公园电子通讯,即时更新公园的活动安排,公园动态信息做到实时发布。
第十三章  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第四十四条  道路交通
一、外部交通规划
机场:在三清山机场正式通航后,开通机场至公园枫林服务区的机场大巴。
铁路:在高铁通车后,开通高铁站至公园枫林服务区的公交车。
公路:进入公园的公路,均应按照旅游风景道的标准进行景观改造,提升X648(玉山县至枫林村段)和怀玉乡—三庙—葫芦坑—横家排—横垣村乡村公路的等级,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提升。
二、内部交通规划
1. 公园道路
在中期贯通三清山山下西侧公路,与北部公路连接形成环三清山山下的旅游环线。全线公路按照旅游风景道的标准进行打造;继续对三清山高速公路连接线以及各服务区内的主干道进行景观绿化;提升改造中村至玉坑(长约4.5km)道路。
2.游步道、栈道
公园规划新增玉帘瀑布栈道(长2km),开通金沙至冰玉洞瀑布的游步道。
3. 停车场
保留金沙和外双溪服务区现有停车场,玉灵观新增小车停车位20个;汾水服务区规划停车场用地37300平方米,设置大巴停车位178个,小车停车位1000个;枫林服务区规划停车场用地32700平方米,设置大巴停车位156个,小车停车位877个;三清山地质科普区规划停车场用地14300平方米,设置大巴停车位68个,小车停车位383个。
4.其他交通设施
索道:调整索道运营时间:节假日为5:00—19:00,非节假日为7:00—17:00。
中远期经有关专家认证后,规划建设上汾水至千步门索道。
滑杆轿椅:新增三清宫至汾水服务区的轿业服务点。
第四十五条  水电设施
一、供水工程设施
1. 用水需求预测:公园近期用水需求量为7364立方米/日,中期为8004立方米/日,远期为8073立方米/日。
2. 水源选择与供水方案:加快金沙自来水厂建设,保障金沙服务区旱季缺水的用水需求;汾水服务区索道建成后,对该区供水设施进行扩容;按照《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枫林旅游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在枫林服务区建设规模为10000m3/d的自来水厂;根据《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2020)》规划,东坳、八磜等其它村庄居民用水均通过打井提取地下水供给。
二、供电工程设施
1. 用电需求预测:近期用电负荷约19771KW,中期用电负荷21185KW,远期用电负荷约22444KW。
2. 供电网络规划:在金沙建一座35KV变电站,主变容量为3×2500KVA,为金沙服务区、郁松岭、方塘和三清乡四个地方供电。枫林村、外双溪服务区、汾水服务区、梯云岭、东坳村、八磜村、玉坑村、引浆村由外双溪35KV变电站供电。
3. 电力线路规划:由外双溪35KV变电站沿公园公路敷设35KV电力线至金沙35KV变电站,用户均以10KV配电线路供电。
第四十六条  环境卫生
一、公共卫生间
近期新增2处公共卫生间,分别位于西华台、碧玉岩处,为水冲式厕所;中远期,根据新增服务区和游步道按实际需要进行增设,保证半小时行程左右有一处厕所。活动厕所在旅游高峰期等确实需要应急的情况下使用。
二、污水处理
1. 污水规模预测:近期日污水排放量为5891.2立方米/天,中期日污水排放量为6402.9立方米/天,远期日污水排放量为6458.1立方米/天。
2. 污水处理方案:排污应符合国家排污标准,排水体系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直接通过排洪沟排放,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道集中引至污水处理厂,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在排放。
3. 污水处理:近期建设枫林服务区污水处理中心和金沙污水处理厂,远期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458.1立方米/天。针对公园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工艺水平,实现源头控制和污水回用。
三、垃圾处理
1. 垃圾量预测:近期72.3吨/日,远期84.7吨/日。
2. 垃圾处理方案:增设多处垃圾处理站,并采用压缩包装后运出山的处理方式,远期日处理能力达到84.7吨;在公园各服务区设置的垃圾收集站应具备易腐有机垃圾的生物处理、可回收垃圾的分拣存储、不可回收垃圾的打包压缩等功能;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减量化措施,并强制性要求宾馆酒店将易腐的餐饮垃圾分离出来单独收运和处理。在汾水至三清宫,玉灵观至风门、玉京峰沿线游步道增设垃圾桶。
第四十七条  服务设施
一、餐饮服务设施
1. 餐位数需求量预测:近期末(2015年)、中期末(2020年)、远期末(2025年)的餐位数理论上分别达到14700个、15400个、15400个。
2. 餐饮设施选址、规模、布局:公园餐位主要分配在山下各服务区,规划近期末金沙服务区设置5718个,枫林服务区设置2192个,外双溪服务区设置4000个,汾水服务区600个,银湖湾设置1200个,核心景区570个;中期末金沙服务区设置5178个,枫林服务区设置2712个,外双溪服务区设置4000个,汾水服务区设置650个,银湖湾设置1300个,核心景区570个;远期末金沙服务区设置5718个,枫林服务区设置2712个,外双溪服务区设置4000个,汾水服务区设置650个,银湖湾设置1300个,核心景区570个。
二、住宿设施
1. 床位数需求量预测:近期末(2015年)、中期末(2020年)、远期末(2025年)的床位数理论上分别达到13263床、14589床、21884床。
2. 住宿设施规划:枫林服务区作为一级服务中心,2015年床位达到3000床,四星级以上宾馆达3家,三星级宾馆和商务连锁酒店达4家,客栈15家。
2015年金沙服务区达到床位4826床,四星级以上宾馆达6家,三星级宾馆和商务连锁酒店达6家,客栈10家;外双溪服务区设置3542床,四星级以上宾馆达4家,三星级宾馆和商务连锁酒店达5家,客栈2家;汾水服务区275床,客栈14家;银湖湾设置1046床,四星级以上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和商务连锁酒店1家,客栈12家;核心景区暂时保留现有床位574床。中远期末住宿设施规划详见《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专项研究报告》。
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
第四十八条  土地利用
一、土地利用调整规划
1. 根据公园建设增加公园设施用地0.04km2,主要用于公园科普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2. 交通与工程用地增加0.3 km2,用于建设道路与停车场。
3. 居民社会用地减少0.02 km2,以居民点保留区为重点,统一划定居民点用地范围。对新建民居不再进行规划用地范围外的审批。
4. 林地减少0.26 km2,因新增道路建设占用部分林地。
5. 园地减少0.54 km2,村民集中安置后,部分园地复垦,少部分转化为林地。
6. 耕地增加0..48 km2,村民集中安置后,节约的土地部分转化成耕地。
二、土地利用平衡

















注:1.表中“-”表示不适用。
2.序号03项的人均面积计算基数,只计算在此项用地内居住的人数,不含游客数。游客数是指旅游高峰季节的日平均数。
第十五章  社区行动计划
第四十九条  社区行动计划
一、居民调控布局
将公园范围内的社区居民点分为搬迁型、缩小型、控制型和增加型,其中:
搬迁型居民点为三亩村,规划三亩村居民由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
缩小型居民点包括东坳村、八磜村、八仙洞村、双溪口村,规划东坳村、玉坑村和八磜村的居民向枫林、南山等地迁移,部分转为服务人员,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双溪口村和八仙洞村要控制人口增长,发展旅游事业,居民向中心村集中。
控制型居民点包括马岭底村、柴门村、玉坑村、岭头山村、方塘村、引浆村、中关村,规划马岭底村居民从边远地区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中关村辖区内居民向三关自然村和中坑自然村集中;控制玉坑村、岭头村、方塘村、中村和引浆村人口增长,并加快偏僻的自然村向中心村庄的集中。各控制型居民点,根据自身资源条件,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旅游事业。
增加型居民点包括上西坑村、枫林村、中村,规划上西坑村、枫林村、中村接收周边转移的村民,并结合各自区位和资源特点发展旅游服务业。
二、人口与劳动力发展规划
规划公园的人口与劳动力向公园的建设与养护管理行业(建筑、环卫、安保、维修等职业);旅游服务行业如旅游服务、商业、餐饮业、导游、运输业等;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加工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行业如民俗活动表演、手工作坊、民俗风情演艺等方面转移。
三、景观整治
1. 近期(2014-2015):对重点村庄的历史性民居进行整体保护;对马岭底村石头民居及岭头山村徽派民居进行保护;对已建成的新村进行村庄环境整治;对汾水服务区引浆畲族新村的建筑进行改造,融入畲族特色;对玉坑村、东坳村、枫林村民居立面外墙进行改造;对银湖湾新村的中心休闲小广场进行整治,完善道路两边的绿地绿化,增添运动广场等配套设施;制定垃圾收集清运的具体管理要求,更换破旧的垃圾桶;严禁村民直接排放污水、倾倒垃圾。污水排放应执行一级标准,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集中处理。
2. 中远期(2016-2025):控制枫林村、金沙服务区、外双溪服务区及汾水服务区建筑的风貌、高度和色彩,要求与三清山地区传统民居风貌相协调;对金沙服务区、外双溪服务的主要街道进行环境整治,控制沿街建筑的立面及街道的整洁;制定公园内建筑物控制条例及相关标准;做好公园内村镇防洪排涝工作;保护公园及周边村镇文化遗产与乡土特色,注意环境风貌的整体和谐。
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五十条  管理机构设置
主管机构:江西省三清山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法律地位:依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由政府授权的机构
管委会下设有三清山党政办、三清山纪检委、三清山组织部、三清山宣传统战部、三清山工会(安监局)、三清山妇联(民政局)、三清山经济发展局、三清山财政局、三清山规划局、三清山社会发展局、三清山地质公园管理局、三清山景区管理局、三清山林业局、三清山计生委、三清山旅游局、三清山三清乡、三清山枫林办事处、三清山公安分局、三清山交警大队、三清山消防大队、三清山国土资源分局、三清山地税局、三清山工商分局、三清山质监分局、三清山供电分公司、博物馆、科研中心、地质遗迹与环境监测站。
第五十一条  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
配置地学专业人员5-8名,负责地质遗迹保护、科普宣传、地质博物馆管理等工作;规划专业人员1—2名,负责公园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建设,指导及监督公园道路、管线的施工。
第五十二条  导游员及其培训
近期配置导游人员700人,中远期应设置770人。公园导游必须持导游证上岗,每年开展地学培训次数1次。培训教师须增加地质类专家,并增加英文培训。组织人员参加由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和国家旅游局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地质公园导游培训课程。
第五十三条  管理层培训
培训次数:1次/年
培训对象:地质公园的管理干部、三清山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层人员等。
培训内容:地质公园的有关政策法规教育、地质遗迹知识及资源保护、地质公园行业管理、企业管理、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公园营销推广。
培训途径:邀请国内专业机构的企业管理人员或市场营销培训师培训;请大专院校(包括地质院校)、地质公园行业管理部门的专家来进行短期培训或专题讲座;或分期、分批组织有关人员去大专院校、旅游区或旅游企业参观、考察学习。
第五十四条  近期建设项目计划
公园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有:
(1)改造现有主碑1座,新增副碑2座;
(2)完成三清山地质博物馆的建设与布展;
(3)更新及新增公园综合图文介绍栏6块、景点(物)解说牌56块;
(4)新增公园界碑6处、界桩53处,特级保护点界牌3处,一级保护区边界牌25处;
(5)完成“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貌形成演化规律及美学特征研究、三清山1:5万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详查及数据库建设、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学解说通俗化研究及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1:5万地质灾害详查研究工作;
(6)完成科学导游图、科学导游指南及其他宣传资料的编写并出版;
(7)完成三清山智慧旅游项目初步建设及地质遗迹数据库建设;
(8)完成上德高速三清山连接线工程、三清山畅通工程、金沙自来水厂建设;
(9)完成公园玉坑步行街、三清山枫林公园、道教文化小镇及乡村环境整治工作;
(10)完成玉坑、东坳、枫林民居立面外墙改造、枫林小镇环境整治。
第五十五条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一、投资估算
公园项目投资估算总计26.18亿元。其中,近期(2014—2015年)项目经费估算共8.52亿元;中期(2016—2020年)项目经费估算共15.97亿元,远期(2021—2025年)项目经费估算共1.69亿元。
二、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要采用多个渠道:
(1)地质公园的基本能力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省、市、县等各级行政建设资金费用。
(2)与旅游开发相关的建设资金主要采取招投标、转让经营权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3)具有公益性质的科研设施建设主要通过国家、省、市、县各级有关主管单位采用立项的方式筹集资金。
(4)地质公园内保护设施近期来源同上述⑴条。中期到远期逐步减少行政投入而增大自筹资金的比例,实现地质公园的滚动发展。
(5)远期资金投资通过旅游收入达到资金的完全自筹,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开发达到最佳结合点。

上一篇:江西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