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三清山荣誉品牌之世界地质公园

三清山荣誉品牌之世界地质公园


2012年9月21日,第十一届欧洲地质公园大会上,江西三清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这也是三清山在2008年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之后获得的又一个世界级品牌!

一、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念
  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出,此计划在2000年之后开始推行,目标是选出超过5百个值得保存的地质景观加强保护。
二、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基本要求

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六条定义:

(1)有明确边界,有足够大的面积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由一系列具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地质遗址组成,还可能具有考古、生态学、历史或文化价值;

(2)这些遗址彼此联系并受公园式的正式管理及保护,制定了官方的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3)支持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的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能加强居民对居住区的认同感和促进当地的文化复兴;

(4)可探索和验证对各种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法;

(5)可用来作为教育的工具,进行与地学各学科有关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教育、培训和研究;

(6)始终处于所在国独立司法权的管辖之下。所在国政府必须依照本国法律、法规对公园进行有效管理。

三、三清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艰难纪实

从2005年9月成立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开始启动申报工作,到2012年9月21日申报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后评审,在7年时间2500多个日日夜夜,相关工作人员成了一架架开足马力的机器,全负荷运转。

早在2005年,三清山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三清山的资源价值和保护管理水平很高,三清山具备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条件,可以组织申报。

但前进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申报之路上,三清山面临着多重挑战:

申报门槛提高。全世界现有世界地质公园87处,中国有26处,占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全球世界地质公园均衡发展的战略考虑,规定中国每年只能报送2处;目前中国已经有218处国家地质公园,都想冲刺世界地质公园,国内申报竞争异常激烈,只有进入前两名才有望报出国门,而一旦报出,如果没有获得通过,意味着永远没有机会;

按照申报相关规定,现有世界地质公园100公里以内不再评审新的世界地质公园,200公里以内在评审时只能得到一半的分值,三清山周边已经有黄山、庐山、龙虎山、天柱山、太姥山等众多世界地质公园,加上国内花岗岩地貌类型的世界地质公园有近十处,增加了申报难度;

2006年,三清山与龙虎山同时作为申报单位报出,但由于住建部同年将三清山列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单位,省政府从全省旅游发展大局考虑,向国土资源部推荐龙虎山为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单位。

尽管如此,我市坚持高位推动,高度重视三清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市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上饶市三清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申报工作的开展,并将三清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董仚生、潘东军等市领导经常调度申报工作,带领三清山的同志赴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部专门汇报申报工作,得到了省厅和国家部委领导的重视、肯定和支持,并数次拜会了世界地质公园评委赵逊、龙长兴教授(世界地质公园评委共9名,中国籍2名),就申报工作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三清山风景区党委、管委会从未放松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

为了能够充分挖掘和展示三清山的地质遗迹价值,在申遗的基础上,三清山进一步加强了科学研究工作,与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科院、省地质调查院等院校合作,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地貌国际对比、生物多样性等课题研究活动,特别是和黄山的对比研究,完成了《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国际对比研究》《三清山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及花岗岩地质地貌成因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

在申报前期,三清山就与国内外众多专家开展联系和交流,邀请国际地貌学会秘书长、波兰专家米根,中科院刘嘉麒院士,世界地质公园评委、中国地科院赵逊、龙长兴教授来三清山开展地质地貌科学研究;为做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工作,经请示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由国家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推荐,确定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专家徐夕生教授担任主汇报专家,在与徐夕生教授取得联系后,三清山派员专程赴南京大学拜访并邀请徐夕生教授来三清山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并就考察评估事宜与徐夕生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邀请中山大学生物专家、省内地质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负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实地考察评估的汇报、交流和解答工作。

在国内外众多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经过数十次的反复修改完善,完成了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文本、自评估表、申报DVD专题片和画册等申报材料的编制工作。为迎接专家实地评估考察,三清山又开展了自评估表说明书(中英文)、自评估表支撑材料建档、公园科学考察指南和地质科普知识宣传等大量的技术材料编制工作,各类材料接近120万字,收集图片6000余张,为申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2010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批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单位推荐大会上,三清山从数十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与新疆喀纳斯共同被国土资源部列为我国2012年度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单位。

2011年8月25日将申报文本材料报送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相关部委审查,2011年12月将文本材料正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查。新疆喀纳斯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将申报文本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三清山成了中国2012年度世界地质公园唯一申报单位。

申报文本报送国土资源部后,三清山立即着手迎检各项准备工作。

2011年11月30日,三清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迎检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会议下发了《三清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迎检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各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整个环境整治投入近1.6亿元,对专家考察线路上的3个社区、30余公里地质考察线路进行了综合整治,拆除临时搭建2600平方米、有碍景观的广告牌126块,完善了公园监控系统,新建地质博物馆1个,新建游客避雨亭5个,新增公厕15个,新增地质标识牌360块,公园标志碑3处,环山公路边坡绿化16000平方米,规范了12个管理站点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为迎检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结合申报要求,三清山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和“千户万床”农家乐工程,新建了银湖湾生态村,引导辖区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参与公园的保护、管理和发展。同时,积极做好迎检接待准备工作,围绕考察评估,确定了考察线路,制定了初步的接待工作方案。

6月20日上午,两位专家考察了三清山汾水展示中心,观看了三清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电视片,听取了工作汇报,并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相关问题与有关人员进行了探讨。随后,两位专家用两天时间,沿着巨蟒观景台—东方女神—玉台—一线天—西霞港—西海岸栈道—三清福地—风门—玉灵观—田园牧歌的路线,一路考察了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道教文化遗迹和原住民旅游发展项目,并就三清山管理与保护现状听取了随行人员的介绍。6月21日下午,两位专家来到西坑社区,考察了学校、社区、博物馆等,了解了社区原住民参与三清山地质公园保护、管理、发展的情况。随后在召开了反馈会。

“三清山的自然景观震撼人心,地质地貌非常独特!”“三清山的保护管理卓有成效!”“上饶所有的人都像家人一样热情!”通过对三清山的实地考察评估,两位专家高兴地坦言。

成功·如愿以偿

2012年9月21日上午,从在葡萄牙阿洛卡召开的第十一届欧洲地质公园大会上传回好消息:作为我国2012年度世界地质公园唯一申报单位——三清山,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这是三清山继2008年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之后获得的又一个世界级名片。

 


上一篇:“鸟中熊猫”现身三清山

下一篇: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参加第三届亚太地质公园网络研讨会